其實前一篇蘋果天然酵母液並不是第一次就成功, 在一星期前是先做葡萄酵母
液培養, 我喜歡就地取材, 有什麼就做什麼,方法大同小異, 葡萄洗淨後需完
全陰乾, 拿刀劃開葡萄表皮, 讓水及糖可以接觸到葡萄進行發酵。
起先幾天還蠻順利的, 第四天因為回南部掃墓, 二天沒叫它起來運動, 回來時
便奄奄一息,氣泡變少活動力不好且底下有白色沈澱物, 以為失敗了就把它倒掉了,後
來再爬文, 如果不是味道壞掉的話應該是可以繼續培養的。
不過失敗為成功之母, Mindy 不容易被打敗, 再接再厲,果然成功了。
以下就是接下來的「天然酵母麵種」培養全記錄
「天然酵母麵種」培養:
4/2: (關健的一天)
開始餵養麵粉, 我是參考 「Carol 自在生活」這本書及其網路上的配方, 但老
師是用釀梅子產生的酵素泡泡加水去做, 故書上是寫
天然酵母液+50g 高粉+ 30cc 冷開水+一茶匙黃砂糖,
另外一範例是用葡萄乾去做, 只加100g高粉。
以後每天早晚餵養2T高粉+ 1.5T 水+ 1/2 t 黃砂糖, 每隔 2-3 天需取出一
半再繼續餵養, 取出的麵種可做麵包, 或做成老麵種冷凍起來備用, 或整瓶冰
到冷藏冬眠需使用時取出倒掉表面水再回溫3-4 小時開始餵養。
最難拿捏的就是第一餐的餵養量了, 果然我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,還好有驚無險!
我參考了老師的前例 (梅子酵母) 加了水後馬上發現水份太多了, 驚覺應該是用
葡萄乾的範例只加100g 高粉, 因為老師說攪拌後不能太濃也不能太稀要像美
乃滋,所以只好再多加了一些粉, 一直加到變稠了
下午觀察似乎沒有長高的動靜, 有點小失望, 以為失敗了 (老師說她5次只成功2次),
這次決定不要這麼早放棄, 決定再給它幾天機會, 並再加點麵粉後 (如下圖。 早上11:45
的圖片看來似乎太稀了)
並鎮鎖緊瓶蓋 (和培養酵母液不同, 培養酵母液不能鎖緊瓶蓋)
4/3:
隔天一早醒來馬上跑去看它一下, 想不到竟長高了二倍高, 真想大叫: 「阿母! 我成功啦~」
(橡皮筋是原高度)
這就好比和人生, 如果一直一帆風順, 當成功來臨時並不覺得喜悅, 以為一切理所當然,
由挫折及失敗的經驗所結成的成功果實必定更加甜美, 遇到困難時一定要堅持下去,
一定可以成功。謝謝酵母寶寶帶給我美好一天的開始
餵養完及到中午12:40 比照圖 (酵母寶寶吃了好多麵粉)
4/4: 一早
開始餵養:
白色橡皮筋是原高度, 綠色為餵養後高度, 右圖為長高1-2 cm 高度
4/5: 一早起來果然飢腸轆轆, 吃飽長高的高度又再一次降下來了, 表示它肚子餓了~
餵養中:
下午發生了一個狀況, 沒長高了, 想說酵母寶寶是不是生病了!
想打開瓶蓋打不開, 押了一下瓶口硬硬的好像真空了, 拿了湯匙敲了一下打開了,
一下子氣泡長漲了起來快滿出來了, 酵母寶寶沒生病, 酵母寶寶想要偷跑出去玩
趁機取了100g 做成老麵糰
取酵母的最佳時機為餵養後的2-3 小時,就是氣泡長最高時, 表示酵母活力最好
4/6:
跟人心情一樣, 每天都不一樣, 酵母心情好就長高一點, 心情不好就不太想長
此時要調整一下水份, 通常是加1.5大匙, 有時只加1大匙就好, 多試幾次就知道何
謂 「濃淡得宜」了。
下午取了 200g 天然酵母麵種加上之前的老麵糰做了二個麵包
4/7: 酵母寶寶會回饋你這一餐好不好吃! (長高中)
喔伊細~
4/8: 取了160g 做成不加泡打粉的比司吉
4/9: 重點整理:
養了一週, 大概就摸出了適合的濃稠度了, 有點像山藥泥
如果放置後呈現粉水分離表示水太多了, 再加些高粉
糖是其氧分但亦不可加太多, 太肥活動力也不好是嗎? 故每次只要 1/2 小匙 (t)
落下時像美乃滋在表面
以叉子較易拌散麵粉
麵糊會沿著叉子慢慢滑落
拌好的濃稠度
3 hrs 後長了很高, 昨天因為取了一半去做比司吉, 較少酵母寶寶一同搶食糧食果然長比較好
(所以每隔二至三天一定要取出一半喔! 不然太多人吃一樣份量的食物, 大家都吃不飽就沒力氣工作了 !)
4/11: 取出一半酵母麵種送人, 造福更多的人
同時餵養2.5hrs 後, 因右邊瓶子較細窄, 故長的高度較高
養酵母和種植物一樣, 看著它發芽、長葉、開花很好玩的, 從中還可悟出人生道理..哈哈!
酵母寶寶, 謝謝你讓我做出好吃的麵包~ 我會繼續養你!